正山小种红茶是一种享誉国内外的中国茶品。它产于中国福建省武夷山风景区的正山小种茶园,也称为“武夷红茶”。正山小种此茶从制作技艺到外观口感均属一流,备受消费者喜爱。下文将从其历史文化、产地特色、制作工艺和品尝方法等方面全面介绍正山小种茶。 一、历史文化 正山小种茶源于清代乾隆年间,它由当地制茶人根据“金曲”技艺创造而来。传说中,在物资匮乏时代,最先制造正山小种的古代妈祖神秘使者郑成功,将红茶种植在福建泉州南安县江南崎山顶,后被带到了武夷山。1869年,英国贵族商人威尔基勋爵获得了泉州红茶制作技术,并为之创立了大量贸易市场,这也是泉州红茶开始进入国际商业市场的开端。至今,正山小种红茶已被列入“中国十大名茶”,成为中外茶友心中的梦中茶。 二、产地特色 正山小种红茶种植于海拔800-1000米的山区,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武夷山的西南段,因其地处云雾茫茫处,气候温湿,土质肥沃,日照时间适宜,降雨丰富,是优质创造的良好环境。正山小种茶的树龄也非常重要,传统认为茶树越老生出的茶叶越香甜,因此在武夷山茶树大多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树龄。此外,正山小种的采摘时间也很重要,一般为立春之后至谷雨前后,即2月4日至5月6日之间,这个时期的茶制品会最为鲜美。 三、制作工艺 正山小种红茶的制作流程是:采摘-萎凋-揉捻-发酵-干燥。从采摘到成品需要经过需时繁琐的制茶过程,每个步骤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。其中,萎凋是指让采下来的鲜叶失去70%左右的水分,让茶叶脱水变软,为揉捻和发酵做好铺垫;揉捻是把经过萎凋的茶叶放进机器中使其胶凝成条状,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绕圈、拍打茶叶。揉捻之后的茶叶需要发酵,通常时间在1~2小时之间,正山小种的发酵度一般为25%~30%。发酵完成后,茶叶干燥就可以取出。制作出来的正山小种颗粒整齐,芽叶肥壮,红棕色条索若指如粗,叶片紧结如针,质地金黄灿烂,气味芬芳怡人。 四、品尝方法 正山小种红茶的口感很丰富,它既有强烈的香气和韵味,又有浓郁的滋味和口感。合理的品尝方式是关键,首先应该准备一些茶具:砂壶、盖碗、挺茶罐等。砂壶的比例一般是1:1.5,即1公斤武夷岩茶使用1.5公升开水。1公斤茶叶可沏80~100壶,一个砂壶做成5~7杯。将茶叶装入挺茶罐中,取适量的茶叶加入后用开水冲泡,第一泡为“洗茶”,倒掉,不饮用。在第二泡之后的每一次冲泡中,壶口要朝下往茶碗内倾斜,盖上碗盖轻轻晃动茶汤,让其在水面上舒展开来,这样可以使醇香更易于散发出来。 五、茶语 正山小种红茶是极具特色的名茶,它是福建武夷山最为闻名的红茶,素有“武夷之岁首”、“茶中王者”之称,茶语有很多,其中常见的有“醉美人间茶国,醒亦仙来世界”,“堪称高品质的风景,享誉天下的味道”,“茶之王者,王中之王”的说法。这样的词汇深刻地表达了正山小种红茶对于人们心中的印象,代表着一种唯美、高贵、品质和思想的内涵。 在现代生活中,正山小种红茶已经成为全球消费者所钟爱的高档品茶之一,人们很喜欢这种茶的口感,同时还欣赏它内涵和价值。它的知名度在国内外均非常高,是中国优秀文化之一的代表。我们相信正山小种红茶的美好传统将会继续发扬,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享受。
本月热点